中新網吉林新聞6月13日電(譚偉旗 邵梁)近日,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向社會發布《服務保障企業發展十大典型案例》,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應用“生道執行”平臺 客觀評估企業履行能力——尉遲某與長春某旅游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執行案》《依法推動實質合并重整 促進企業成功轉型升級 ——森工集團破產重整案》兩個典型案例入選。
案例一:應用“生道執行”平臺 客觀評估企業履行能力—尉遲某與長春某旅游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執行案
近年來,吉林高院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建設,推出一款執行應用系統--“生道執行”平臺,長春地區法院試點先行、率先推廣使用。
該平臺借助大數據信息處理技術與銀行信用評估模型為基礎,對被執行企業成長性、資本背景、知識產權、企業規模、經營質量和盈利能力等多維度指標進行評估,能夠實現對被執行企業有履行能力的客觀評價,把因市場環境、資金斷鏈等原因暫時無法履行但具備可持續再生產能力的企業篩選出來,避免法官執行和解的盲目性,不但有利于減少執行活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也能夠有效保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利益。
該案中,長春中院正是依托“生道執行”平臺出具的客觀評估報告,取得取申請執行人對被執行人履約能力的信任,雙方才達成執行和解協議。
案例二:依法推動實質合并重整 促進企業成功轉型升級——森工集團破產重整案
依法高效審理破產案件,是企業依法獲得救治和有序退出的重要途徑,是人民法院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服務保障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著力點。
該案是長春中院審結的第一起實質合并重整案件,亦為迄今為止審結的財產體量最大的一起破產案件。為盡快推動企業早日盤活資產、重獲新生,實現轉型升級,長春中院全面開通綠色通道,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高效審結了此案。
案件從受理到裁定批準合并重整計劃、終止合并重整程序僅用時七個月,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此案在審理實質合并重整案件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將為同類案件的處理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
下一步,長春中院將按照吉林高院“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升行動”部署要求,持續完善暖商惠商安商司法政策,加快推動長春智慧法務區建設,打造以制度創新為引領的營商環境建設高地,為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貢獻力量。(完)
(來源:中新網吉林)
(編輯:王思博)
|